分享缩略图

黑料登录:黑料网登录入口,每日最新爆料与吃瓜内容一键获取

分享到:
链接已复制
首页> 新闻中心>

喜报!世界记忆名录新增黑料登录:黑料网登录入口,每日最新爆料与吃瓜内容一键获取增三位“中国成员”

2025-04-18 15:12:02

来源:新华社

分享到:
链接已复制
字体:

4月17日,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传来好消息——

新一批文献遗产列入《世界记忆名录》,世界记忆再添宝贵财富。其中包括我国申报的《随州曾侯乙编钟》《少林寺碑碣(566—1990)》,以及我国与斯里兰卡联合申报的郑和遗存《布施锡兰山佛寺碑(1409年2月15日)》。

“世界记忆名录”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2年发起的,旨在实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法中规定的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任务,促进文化遗产利用,提高人们对文献遗产重要性的认识。

其所指文献遗产不仅包括纸莎草纸、羊皮纸、棕榈树叶、木片、石片、纸张等传统载体,还包括录音、电视电影作品和数字媒体等新型媒体。

新增的三位中国“成员”保存着怎样的记忆?

武汉东湖之畔,湖北省博物馆,“曾侯乙”展厅内,三层八组65件青铜编钟的原件悬挂在曲尺形的铜木钟架上。其上清晰可见的铭文,令参观者流连忘返。

曾侯乙编钟铭文是目前已知唯一的中国先秦官方音乐理论文献,以声音和文字相互印证的方式保存了2400多年前人类的音乐记忆。

此图为曾侯乙编钟。(资料图)

河南嵩山,少林寺碑碣(566-1990)现存499通,呈现出1424年较为完整连贯的石刻历史文献序列。其内容涉及政治、经济、宗教、军事、文化等多个方面,既见证了少林寺的形成与发展,也真实记录了中国与印度、日本、韩国、蒙古国等国家之间的文明交流与互鉴进程。

据中国嵩山少林寺档案馆馆长杨红瑞介绍,2024年9月少林寺数字档案展厅试运营期间,约100平方米的展厅人气爆棚,平均每分钟有14位游客进入,海内外游客纷纷前来感受少林碑刻的独特魅力。

此图为《少林观武》碑的拓片。(资料图)

目光移向海外。在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,国家博物馆主展厅正中的“镇馆之宝”来自中国——这座“布施锡兰山佛寺碑”是600多年前由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下西洋时所立。其上记载郑和船队在此巡礼圣迹、布施香礼的碑文,至今仍清晰可见,常有游客在此驻足欣赏,感受穿越悠悠历史的友好刻印。

此图为布施锡兰山佛寺碑(1409年2月15日)。(资料图)

本次入选有着怎样的重要意义?

包括本次入选的文献遗产,我国目前已有《本草纲目》《黄帝内经》《南京大屠杀档案》等18项文献档案入选《世界记忆名录》。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意味着它们不仅是中国的文化瑰宝,也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记忆财富。

为文化档案的保护与传承注入新的动力——

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希望通过建立《世界记忆名录》、授予标识等方式宣传这些珍贵文献遗产的重要性,对它们实现有效保管和抢救,进而促进这些人类遗产的广泛应用。新加入的中国“成员”也必将受到更多的关注和保护。

借入选这一重要节点,五一前夕,少林寺数字档案展厅将正式面向游客实行常态化开放。杨红瑞表示,未来将持续深化对少林寺碑碣的数字化保护、学术研究和公众传播工作。同时将启动全球少林档案文献资源回流工程,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少林寺历史文化的整体面貌。

湖北省博物馆馆长张晓云告诉记者,博物馆已将曾侯乙编钟的声音档案电子化,应用于展馆展陈。同时,打造的数字文物VR体验项目也即将上新。

彰显中华文化之于世界学术研究的重要价值——

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,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,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,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。

作为目前已知唯一的先秦中国官方音乐理论文献,国际学术界对曾侯乙编钟及其铭文的研究涉及考古学、历史学、冶金学、声学、天文学、古代文字、化学、音乐等领域。

保留了中国传统石刻、书法、绘画、造像等艺术形式,集结了禅宗、武术、宗教信仰等多元文化信息,少林寺碑碣是世界在语言文字、艺术、宗教信仰和文化交流等方面集体记忆的典型性历史文献汇集。

这些文献档案向全世界诉说着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底蕴,在学术研究领域有着突出的价值。

为世界文化的交流融合提供了宝贵经验——

本次入选的《少林寺碑碣(566—1990)》及《布施锡兰山佛寺碑(1409年2月15日)》都反映着历史上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对话,在展现中华文明突出的包容性、和平性的同时,更有助于丰富世界记忆遗产的多样性、展现人类文明的和谐共生。

“文化交流合作是国与国建立合作关系的最坚实基础。”斯里兰卡外交、外国就业与旅游部副部长鲁万·拉纳辛哈表示,此次申报成功是两国文化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,“它有力提醒着我们,两国拥有着相同的记忆、相通的历史,这是维系两国人民友谊的纽带。”

据悉,以此次《布施锡兰山佛寺碑(1409年2月15日)》入选为契机,斯里兰卡和中国将继续在考古、教育和旅游等领域进一步合作。

策划:陈芳

记者:董博婷、伍岳

新华社国内部出品

【责任编辑:卢小凡】
返回顶部
Sitemap